晋城泽州: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县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4-03-05 产品中心

  “清慧”与美国德纳公司合作的年产5000万件轨道交通结构件项目加紧建设,“兰花”年产50万吨纳米新型材料项目一期投入生产,环秀村30MW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兴达”铸件从丹麦引进的迪砂水平分型造型线和全自动油漆线运行顺利,晋煤集团高硫煤洁净利用热电化一体化示范项目和100万吨/年甲醇制清洁燃料技术改造项目进入扫尾,华电98MW风电项目快速推进……五年来,泽州县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引领,以开放促发展,群星璀璨,竞相绽放。

  助力“泽州制造”,深耕海外市场。为了让传统铸造焕发新的生机,五年来,泽州县加大自主创新,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产业集群化和开放发展,先后为兴达铸件、景柏制衣、伊健食品、东方实业等33家中小企业争取省、市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1562万元,多次组织“路宝”“兴达”“清慧”“大通”等公司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东五大行业展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汽配展等。瞄准深耕海外,“清慧”公司在俄罗斯注册并与俄方达成轴箱合作意向,在迪拜设立以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零部件及相关这类的产品设备出口和技术引进的公司,“胜凯”产品出口迪拜、沙特等国,“兴达”公司与意大利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达成新产品研究开发合作意向。全县规划建设了南村铸造工业园,通过关小建大、科学技术进步、联合创新,“泽州铸造”和“泽州制造”正健步“走出太行、走向世界”。

  培育创新主体,激发“双创”热情。五年来,泽州县先后建成新中原基地、金村锦绣鑫源商贸物流创业基地、巴公来村中小企业孵化园基地。成立了全市首家青年创业商会,多次召开创新发展座谈会、青年创业报告会、乡镇巡回报告会,为广大青年创业树立了标杆。近年来,通过“助保金”“聚力贷”累计为23家企业解决资金4.4亿元。筹集1亿元的“还贷周转金”,先后帮助43家公司可以提供搭桥资金129笔,周转贷款19.5亿元。自2013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500-1000万元中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年度涌现出的科学技术创新、“小升规”、创业基地、服务体系、全民创业带头人等,累计支持企业200余家,总金额2000余万元。五年来,全县中小微企业总数由2012年的9176家增加到2016年的11266家,从业人员达14.65万人, 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6%,比2012年净增7500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星火燎原,如日中天。

  加快科技转化,激活满池春水。五年来,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全县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脱胎换骨,生机勃勃。

  “清瑞”公司所产的煤层气井远程智能控制及排采设备,俏销新疆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公司、东方环宇、中国矿大、兰花集团煤层气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惟一生产山楂白兰地、全国惟一生产山楂干红的企业,“彤康”公司不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被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还逐渐具备年产5000吨山楂红酒、1000吨山楂白兰地的生产能力。

  “金工”铸业新开发的机器人底座、转盘和RV机器人减速机铸件产品成为日本帝人制机、广东数控、格力空调等企业零部件的首选供应商,铸件产品连续九届荣获中国铸造博览会“优质铸件金奖”。

  “清慧”公司和“胜凯”公司积极开拓高端市场,投入1000多万元,组建了8个研发团队,引进2名德国铸钢专家,逐渐成长为一家专业制造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的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不仅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德国奔驰、日本三菱重工、富士康等国际有名的公司的供应商,还连续七届荣获中国铸造博览会“优质铸件金奖”,并中标“复兴号”高速列车。

  “兴达”公司经过三次产能提升,新建迪砂车间、涂装车间,安装了丹麦迪砂水平分型造型线,全自动油漆线吨球墨铸件、灰铁铸件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美国约翰迪尔农业机械公司,意大利赛迈·道依茨公司等多家国内外客户。

  山西五谷养生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本尔昆”、“鲁村小米”、“双生娃娃”、“鲁村纯粮酒”等45种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

  2016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78.5亿元,五年来年均递增6.3%;工业总产值完成369.8亿元,年均递增5.8%;营业收入完成464.6亿元,年均递增6.6%;上缴税金完成12.8亿元,年均递增3.1%;提供劳动者报酬37.6亿元。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推进,泽州创新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泽州义无反顾,大步向前。

  改革开放以来,巴公镇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钢铁冶铸、新型材料、煤炭化工为支柱的主导产业。但一度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型发展之后,地质沉陷、环境污染、集体经济滑坡、事权过大财权甚小等问题接踵而至。2013年春,巴公镇踏上转型综改、扩权强镇新征程。2015年7月,被列为山西省转型综改扩权强镇试点,同年11月,入选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五年来,巴公镇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城镇特色化”四化同步发展思路,奋力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新型城镇,走出了一条以转型综改扩权强镇助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五规合一”,镇村一体发展。巴公镇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五个规划融为一体,完成了乡镇“五规合一”编制工作。在此规划引领下,巴公工业园区新上了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晋钢集团高炉尾气发电、兰花年产50万吨纳米新型材料、清慧制造三期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等新项目。西南部村庄,依托龙王山森林公园和环城绿道,积极发展户外健身、素质拓展、休闲庄园等旅游经济,开辟了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园镇一体”,扁平化管理精干高效。巴公镇采取一套人马分挂巴公镇人民政府和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管委会两块牌子的运行方式,推行“园镇一体”管理体制,将原有的32个内设机构兼并重组为“五部一办两中心”,成立了巴公国土分局、环保分局、公安分局、行政执法中队,通过综合窗口一站集中服务,基本实现当地人办事不出巴公的目标。

  “一枚印章管审批”,打造了“六最”营商环境。巴公镇积极承接市县发改、国土、住建等10部门下放的54项行政审批权限,建立审批联席会议等制度,采取发展改革部“一枚印章管审批”,致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累计办理工业、农业、商贸等项目备案84个,利用跨域造地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两项政策,满足了6200多亩建设用地需求。今年1月9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德纳公司与山西清慧制造公司合作的总投资21.2亿元年产5000万件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项目隆重奠基。7月19日,山西乐琪石墨烯电池新材料项目落户巴公中小微企业孵化园。

  镇设金库,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巴公镇设立了全省首家镇级金库,与县财税“三七分成”;较上年增长额则“五五分成”;镇域范围内国有土地出让、排污费、水资源费等非税收入,市县分成部分全部留归当地,可支配财力显著地增强。该镇藉此运用财政杠杆,通过PPP等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推进镇域路网改造、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巴原新城幼儿园等重点工程。借助镇级金库,通过互保,成功申请到国家专项发展基金3500万元,推进了巴公河景观风貌综合整治项目。

  “三区联动”,助推了“由镇到城”跨越发展。镇区东北部加快水、暖、电、气、路等互通互享,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园区。中部以巴公一、二、三、四村和东、西四义加官庄7个村为依托,全力发展财政金融、商务服务、职业教育、文化卫生、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生活文教商贸集聚区。西南部依托龙王山、伊侯山和环城绿道,全力发展养老康体、农业采摘等新型产业,着力打造成为晋城市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全镇初步建成“四纵四横”交通路网,镇村形成15分钟交通圈,浦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今年8月22日,巴公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昔日的“太行第一镇”,正在实现“由镇到城”的凤凰涅槃。

  2016年,由北京立根集团和北京博雅方略集团共同投资5亿元的大阳古镇旅游开发项目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由山西大阳古镇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协议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土地面积36.93亩,入市途径为村庄整体入市,用途为旅游业用地,使用年数的限制为4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为550万元。这是泽州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成功入市的第10宗案例,标志着该县为国家试制度、为县域谋发展的土地入市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五年来,泽州县严格按照中央和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以“试制度、试成效”为核心,以“维护权益、拓展用途、规范操作、统筹联动”为主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总结形成了一套制度性成果,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为摸清“家底”,全县组织并且开展了工矿废弃地、未利用地、空心村、压煤村“四项调查”,摸清了全县所有已关闭的“五小”企业废弃地、废弃公路和即将关闭的工矿企业闲置用地,其中,共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万亩,符合入市条件1.1万亩,有入市意向的近4000亩。

  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泽州县加强监督管理,每一宗地块入市都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在入市试点工作开展之前,进行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工作。为配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泽州还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和规划局部调整,并通过重新建立城乡统一地价体系,使入市工作有了相对规范和完善的标准。

  围绕“程序严谨、制度规范、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原则,全县形成了一整套入市程序,出台了农地入市试点工作13项配套制度,从工作程序、耕地保护、收益分配、权益保障、风险评估等方面予以规范。

  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城镇化发展、盘活宅基地增加农村入市途径以及多元保障机制激发改革新动能,截至目前,泽州县先后完成29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涉地面积968.45亩,其中,根据入市途径,17宗为就地入市,3宗为村庄整治入市,9宗为调整入市;根据入市方式,7宗为出让、13宗租赁、9宗作价入股,覆盖所有的土地入市方式;根据入市用途,12宗为工业用地、15宗为商业用地(含4宗旅游用地)、2宗为住宅兼容商业用地。这29宗入市土地在有效期内共可获得土地收益9085.27万元,比照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收益要高。新建项目优先录用土地所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

  活权活地活三农,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促进了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激发了农村的发展活力,也让广大农民的腰包真正鼓了起来。

  2017年7月初,泽州和阳城人民迎来了一个共同的好日子——沁河磨滩大桥奠基开工。沁河磨滩大桥的开工建设,将极大加强泽州与阳城两县之间的沟通联系与经济交往,促进沁河沿岸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带动两岸群众增收致富,极大地促进泽州的全域旅游。而在泽州的地域上最受益的,则是被列为泽州县纯农山区转型综改试点的南岭乡。

  南岭乡位于泽州县西南部,总面积62.94平方公里,共辖27个行政村9700余口人,是全县为数不多的纯农乡镇之一,加之区域内山大沟深,历来经济很难,导致全乡有三分之二的人在外打工,非流动人口仅3000人左右。

  2014年12月,南岭乡被列为全县纯农山区转型综改试点,这个被大山围困的农业乡镇终于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全乡紧抓转型综改机遇,科学谋划,精准定位,闯出了一条纯农山区的发展新路。

  南岭乡瞄准建设北方健康养生特色小镇的目标,紧紧围绕“旅游+养生”的主题,全力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大力引进休闲、健康、养生的旅游项目,正逐渐把南岭打造成南太行健康养生福地和休闲旅游胜地。

  该乡充分的利用绿色健康水果多的优势,以建设“林果之乡”为目标,以“农旅一体”为载体,以市场为主体,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抓核桃、酥梨等干鲜果产业上档升级,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品质,解决销售难题。2016年南岭乡新建了300亩梨园,连片发展了300亩精品绿色无公害酥梨、200亩精品生态核桃、20亩精品杏、桃、山楂等。

  葛万村是台湾著名企业家郭台铭的故里。2016年10月份,该村与晋城坤邦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50年的合同,委托该公司以精品果园为依托,全方位打造葛万村的旅游开发,规划总投资达3——5亿元。

  葛万村旅游开发企业化运作模式是南岭乡转型综改引进市场化机制的一个典型。去年以来,南岭乡围绕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一系列旅游宣传活动。以沁河磨滩大景区和葛万庄园为重点,先后举办了梨花节、红叶摄影展、步道健身、自行车赛等活动,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对于缺少资金的南岭乡来说,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启诸多旅游项目,市场的力量功不可没。

  在公共事务管理上,南岭乡也积极引进市场化机制。2016年10月,该乡积极开展环卫体制改革,通过招标,委托晋城市奥美林公司对全乡环境卫生工作做全面管理。同时,以服务转型综改为契机,统筹规模、空间、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发挥好衔接城乡、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快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泽州的秋天,一派丰硕的山野。黄澄澄的酥梨散发诱人芳香,梯田里沉甸甸的的谷子笑弯了腰,山坡上熟透的红枣,挂满枝头的大核桃,养殖区内牛羊膘肥体壮,一座座温室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满山满谷,满是成熟粮果的芳香。

  五年来,泽州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直在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形成了年产5.5万吨小杂粮、12万吨蔬菜、万吨食用菌、5万吨干鲜果和出栏100万头生猪等具有泽州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基础设施逐步夯实。全县大力实施了节水灌溉、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及新增粮食产能建设等项目,累计建设标准农田11.5万亩,发展水浇地11.4万亩,农机总动力由2012年的73.2万千瓦达到2016年的76.2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五年来年均粮食稳产5亿斤左右,连年被授予“全国产粮大县”和“全国产油大县”。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全县流转土地总面积2.9万亩,建成千亩以上连片示范点10余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清查摸底621个村,占总村数的99%。县、乡、村三级均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农村稳定发展。

  龙头企业慢慢地加强。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展到33家。彤康、五谷养生、伊健3 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晋宏、康鑫、润农等10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250余个。出售的收益从2012年的5.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8亿元,年均增幅20%,带动发展产业基地10万余亩、农户4万余户。

  叫响叫亮特色品牌。五年来,全县共认证无公害产品44个、产地面积12.85万亩,认证有机农产品5个、产地面积1.05万亩,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产地面积4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地面积18.9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3个、无公害畜产品12个。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五年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由649个发展到1630个,涵盖种植、养殖、林业、服务、蚕桑、渔业所有的领域,注册投资的金额19.2亿元,社员人数3.2万人,带动农户4万余户,户均增收2600元;省、市“一村一品”专业村由68个发展到347个,培育了180个种植、养殖家庭农场,组建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成为引领三农发展的生力军。

  “互联网+农业”从无到有稳步推进。县里制定了《泽州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建议(试行)》,实施了“互联网+农业”行动,依托京东商城台、淘宝网、乐村淘农村商务网络等平台,推出了“泽州坊”品牌,帮助彤康、五谷养生、伊健等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发了网络商城,扩展了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渠道。

  农业园区不断扩规。全县突出蔬菜种植、生猪养殖、食用菌、小杂粮和干鲜果五大特色种养基地,蔬菜年播种3.8——5万亩,年产量10——15万吨;生猪年存栏59万头,年出栏100万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食用菌折合面积2700亩,年产量1万吨;小杂粮种植培养面积40万亩,年产量5.5万吨;干鲜果年产量5万吨。围绕“农旅一体”,培育了彤康、丹河德泽美境、益丰园、祥鑫元等10多个休闲农业示范园,培育了桂核、上河、西岭等30余家采摘体验农业园,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科技转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改造修善了17个乡镇农技推广站业务用房,建立了“专家-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农技推广快速通道。通过“一地一站五院”,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次,使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触面和应用率达到90%以上,良种良法等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达80%以上。

  立足环市的区位优势,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特色品牌,全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泽州,强农、优农、惠农、富农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满满,不必跋山涉水,就可以感觉到绿意盎然;不必举目远眺,就能看到处处美景。遍布乡村的游园,以其特有的生态景观,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园林空间,人人乐享生态家园的幸福硕果。

  “使居者有其屋,不能仅仅是一种愿景,更应该是政府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泽州县政府对百姓的庄严承诺。居住在泽州县的许多低收入困难家庭,因住进了各类保障性住房而增添了新的希望和遐想。

  据了解,泽州县建成已集中安置楼23栋、778套房;正在建设20栋楼、1057套回迁房,实现了集中供热、供水、供气,3个村具备入住条件。今年泽州县开发的杨洼村、裴疙瘩村、大岭头村、枣园村和小刘家川村5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改造户数1383户,改造面积30.6万平方米,安置房共2711套、30.8万平方米,估算投资约12.6亿元。现已拆迁房屋788户,拆迁面积约16.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

  丹河龙门湿地公园是“宜居泽州”的最佳写照之一。在约3平方公里区域内,国槐、法桐、银杏、白蜡、雪松、木槿等40余万种、2.6万株各类乔灌木争奇斗艳、生机勃勃;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绿化带,芳草萋萋,茵茵成韵;30万平方米的湖面波光潋滟,滨水观景台、亭影山影相映成辉。

  近年来,泽州县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城市绿化与乡村绿化并重,高标准绿化美化县域环境,巩固和发展业已取得的国家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和“山西省太行山绿化样板工程”成果,晋庙铺、山河、李寨、柳树口、大箕等乡镇联手建起1.5万亩核桃基地,高都、李寨、巴公等乡镇联手巩固万亩山楂基地,南岭乡建成万亩酥梨基地,川底乡建成万亩连翘主题公园。全县围绕“泽州绿链、乐享田园”的总愿景,先后建成三条绿道,总长度达40公里,并依托绿道先后举办了半程马拉松、10公里健康跑、5公里迷你跑和山地车爬坡赛等赛事,使绿道成为绿色生态之链、文化传承之链、旅游休闲之链、乡村致富之链,助推了“山水环绕、绿水蓝天”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寒冬,当城市居民开始享受着集中供暖带来的清洁、便利与温暖时,在不少农村,因受多种因素制约,许多群众还在靠烧土炕、点土暖气、烧煤炉等方式取暖,供暖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给人民群众在冬日里送去一份别样的温暖,泽州县在集中供热18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管网32公里,总投资1.04亿元。目前,全县小城镇集中供热面积达210万平方米,受益户数达2.1万户,惠及农村居民7.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

  暖心工程暖民心顺民意。目前,巴公、南村两镇全部实现小城镇集中供热,大东沟镇、下村镇、川底乡部分村也实现了集中供热,其余乡镇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预计到今年12月底,全县集中供热面积将突破210万平方米,广大百姓拍手称快。

  清洁能源进万家。17个乡镇农技站均建立了沼气秸秆气服务站,并按照每个网点为300—500个沼气用户服务的标准,建立了85个村级服务网点。截止2016年底,全县先后发展以沼气、煤层气、秸秆气为主的各类新能源用户近6万户。2017年,又上马了一项民生工程,全县新增煤层气中压管道约14.9公里,新增用户6个村、1345户。

  保障性住房让百姓心有所安、城中村改造让城市形象更美、环境提质让市民幸福指数提升、集中供热煤层气入户顺民心暖民意……一项项惠民工程,一串串飘红的数字的背后,是泽州县秉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推动泽州建设宜居家园的最好印证。泽州,正以蹄疾步稳的节奏和抓铁有痕的力度,阔步前行!

  过去,晋庙铺镇北罗西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山路崎岖,土地狭窄,水源缺乏,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0%,是泽州县出了名的贫困村。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下,该村铺设了出村公路,硬化了大街小巷,安装了健身器材,新建了蓄水池,铺设了饮水管道,使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去年又积极发展连翘100亩,整村推进光伏发电,户均年增收近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今年该村还要扩种连翘300亩,小康路上再上新台阶。

  五年来,县里结合实际制定了《泽州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及行动计划》,创新精准扶贫、驻村帮扶、资金管理使用、金融扶贫和考核评价“五大机制”,构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多方参与、舆论宣传、督查监督“四大保障体系”,使贫穷的地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从2012年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共减少了9492人。但仍有24个贫困村,6331户、13136口贫困人口。

  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滴灌”,2016年初,县里出台了《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重点实施了精准脱贫“八大工程”,细化为特色农业、光伏发电、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易地搬迁、培训就业、生态建设、农村低保、以工代赈、教育扶贫等20个专项行动。县领导以上率下包扶贫困村,各乡镇也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100支下乡工作队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台账,构建起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县里还特别为整村推进贫困村每村安排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通过产业扶贫,带动2498人增收脱贫;通过光伏扶贫,在东石瓮、大泉河、北罗西、李沟、川河5个村整村安装了339户、总功率2655千瓦光伏发电,户均年增收6000—10000元;通过易地搬迁,新建集中安置点4个,共安置916户、2708人;教育扶贫一年共资助贫困大学生48人,发放补助24万元;生态扶贫1574人,人均增收280.5元。全县一年共减贫2503户、5050人。

  2017年,全县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和20个行动计划。通过易地搬迁,在去年整体搬出山沟卧铺1726人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搬迁670人(贫困人口303人,同步搬迁367人)。通过产业扶贫,全县24个贫困村实现了产业全覆盖,8个村有带动企业,14个村有带动合作社。通过生态扶贫,有27名贫困人口被聘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护林员,人均年工资收入3600元;6人被聘为为未成林管护护林员,人均年工资3166元。通过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先后发放小额信贷2000多万元,使400多户贫困户受益;通过教育扶贫,今年已资助中职中技、高等职(专)业贫困学生252人,发放补助资金50.4万元。通过光伏扶贫,上半年又有36户贫困户并网发电,每户最高补助5000元,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今年有望实现全部脱贫目标!”县扶贫办主任原加龙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