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铜陵频道铜陵新闻

2024-06-19 产品中心

  “因铜得名,以铜而兴,走进铜陵市博物馆领略千年铜都。”日前,“安徽文旅”抖音账号“人文安徽”版块专题推介铜陵市博物馆,引起网友热议。

  铜官山1978文创园、铜雕艺术园、海峡两岸铜雕艺术研究院都是铜陵延续千年、炉火不熄的青铜文化“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围绕打造“中国铜艺之都”城市IP,持续推深做实铜文化系列“文章”,古铜都焕发“新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围绕铜都IP“出圈”和人才资源“入圈”,我市高规格举办城市IP创意大赛、海峡两岸(铜陵)文创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用创意赋能铜文化,推动“中国铜艺之都”城市IP从圈内知名到圈外有名。

  “去年,我们举办的城市IP创意大赛吸引了全国10余个省的高校师生、文创设计师、自由职业者投稿,作品超过430组,是往年的两倍。”市委宣传部相关科室负责这个的人说,“这次大赛的主题是‘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目的是创新打好铜文化牌,多渠道塑造铜IP。”

  作为城市IP创意大赛和首届海峡两岸(铜陵)文创设计大赛的参与者,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主任刘哲军积极联络省内外各大高校,持续宣传推介“中国铜艺之都”。

  “我们用十年时间,建设完善壮大铜雕艺术研究院。”刘哲军表示,研究院以铜艺交流、铜艺人才教育培训、铜艺非遗传承、铜艺产品设计、铜艺研学等5个方向为“奋斗目标”。此外,还通过该平台连续两年为铜艺企业和全省工业设计大赛架起“桥梁”,促进合作共赢。

  现如今,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聚焦打造“中国铜艺之都”城市IP:党委、政府搭建铜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和城市IP文创大赛等系列平台;铜陵学院等在地高校纷纷建设铜业学院、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铜雕艺术研究院等平台;铜文化企业联动各大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省级非遗传承人郑东平以传承失蜡法铸造工艺为己任,传播铜文化工艺、技术、艺术……

  在义安大道北端与铜官大道交叉处的路口中间,有一个超过10米的地标性铜雕塑,名叫“起舞”。她见证了铜陵的繁荣发展,也见证了五湖四海的人才在铜陵筑梦、圆梦。

  在铜文化发展顶层设计上,我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2013年,在《铜陵市铜文化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我市明白准确地提出打造“铜艺之都”,针对铜艺人才提供系统培训、畅通申奖渠道、鼓励金融扶持、支持创新创业、强化宣传推介。2021年12月,《铜陵市“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印发,持续聚焦“铜艺之都”,着重关注铜文化IP打造、铜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尤其重视铜文化和人才高质量发展。

  “我们持续举办‘大国工匠’铜艺主题培训活动,联动国内知名铜艺企业和专业院校人才,培养200多名铜艺技艺传承人。”刘哲军表示,项目让有才能的“手艺人”上讲台,参学人员包括企业职工、学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培养后,会联动党政单位和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做好人才输送保障工作。

  有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培养,铜艺人才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郑东平、赵敏、薛焕刚等铜艺人才纷纷获评“特支计划”“工艺美术大师”“铜都工匠”等荣誉称号。

  铜艺人才的多重身份,让他们成为各类讲座、论坛、沙龙的“座上宾”。在铜+生活美学馆,与铜有关的讲座精彩纷呈;在“文创漫谈”沙龙,铜文化“出圈”是常态化主题;在铜艺产品创意设计展评会上,铜艺企业纷纷使出“绝活”。

  “从规划制度的‘顶层构思’到人才发展的‘中台建设’,再到服务人才的‘基层实践’,全市上下从始至终坚持‘一盘棋’,对铜文化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这个的人说,“这些年,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的铜文化人才纷纷来到铜陵,‘中国铜艺之都’的城市IP品牌越擦越亮。”

  “敢于吃螃蟹,守正也创新”。围绕铜文化持续“出圈”,铜陵在全省率先创办“直播学院”,赋能铜艺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用好新媒体持续营销和推广。

  市政协委员唐画梅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创业10年,一直稳中有进。她敏锐地感觉到了“直播+铜文化”的前景和未来。于是,她主动联系到有关部门表达了想要围绕“铜文化”进行二次创业的想法。

  “我只是说了一个想法,没想到宣传、文化部门积极帮我找办公场所、找货源、找设计师、找渠道。”唐画梅激动地表示,“做铜产品的成就感不只是营销,更多的是领悟到铜文化的魅力和身在‘铜都’的自豪。”

  王涛是一家铜艺企业的创始人,进入铜艺行业10多年。最近,他和朋友们忙着装修铜官山1978文创园的研学基地。让孩子们在铜官山1978文创园沉浸式感受铜文化,用研学旅行来推广青铜文化是他近期的“头等大事”。

  “市里组织我们铜艺企业前往各大展会营销展示,就为了打造铜文化IP,让世界了解铜文化、爱上铜文化。”王涛在展会上用手机直播,自豪地向观众介绍,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支铜业股票都来自于铜陵。

  “10年前,建设产业园还只是我们的一个设想,现如今已成了铜陵的‘网红打卡点’。”铜官府铜工业文化产业园负责人郭飞表示,“我们引进两家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了铜文化产业园,用500吨铜打造了一座可以诉说铜文化前世今生的铜房子,用铜文化的厚重和多彩呈现‘铜都’的魅力。”

  铜商品市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承载了无数铜陵人的回忆,距今已经30多年了。5年前,他的“高配版”在北斗星城“上新”。被誉为“中国铜街”的特色铜文化一条街点缀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青年企业家周飞正在多方奔走,谋划铜商品市场的“升级”。

  每到周末,铜陵市博物馆、铜官山1978文创园、国际铜雕艺术园等“网红打卡点”总有很多铜文化爱好者的身影,他们不只是观看铜产品,更身体力行地通过文字、短视频、绘画、摄影等方式传播铜文化。打开“奇妙铜都”视频号,琳琅满目的短视频创意宣传推介铜文化地标、铜文化企业、铜文化人才,多个视频点击破万次,最高的视频点击破10万次。

  围绕建设好铜文化“生态圈”,系统、全面、深入推广和传播铜文化,全市各行各业的“有心人”拧成“一股绳”。《铜文化书系》《诗雕炫铜都》等书籍,全面、真实地反映中国铜文化的源远流长、绚烂多彩。此外,铜陵学院等高校和知名铜艺文化企业纷纷“著书立传”,让“理论”和“实践”碰撞出更多“火花”。

  铜图文创的张兴胜一直从事文创工作,2022年底,他发现“研学+铜艺”的流量,创新打造了“铜徒学堂”体验营,原创的铜拓本画研学项目从图书馆开到了犁桥水镇,报名的家长和孩子络绎不绝。

  “在铜陵,父母带孩子来体验铜拓本画慢慢的变成了了一种时尚和潮流。”张兴胜说,“从理论到实践,从大人到孩子,整个铜陵,随处可见的铜文化符号、铜文化产品、铜文化地标、铜文化集聚区让市民更有铜文化自信。”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仙李白为铜陵写下10余首诗,其中一首描绘的就是炼铜的场景。“《汉书·地理志》中有一句话——丹阳郡有铜官。汉设铜官,意义深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百家讲坛主讲人朱子辉表示,铜陵的铜文化历史久远,如今的“生态圈”也日臻完善,也许正是灿烂辉煌的铜文化让诗仙李白留下“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的不朽诗篇。(童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