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拉姆上学记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被后世誉为“凿空之旅”。

  而今,“一带一路”已成为21世纪的“凿空之旅”,它承接千年前的流风余韵,并发扬光大;充盈着新时代的澎湃动力,惊艳世界。作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的文明之路,共享与发展的大国风范正通过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厂”,一片片“发展带”行稳致远、惠及天下。

  埃及青年伊斯拉姆来自一个小镇的农民家庭,在当地,年轻人特别难找到固定的工作,他和家人在农闲之余也和其他居民一样从事工资日结的短工,日薪折合人民币30多元,没有工作的时候,就没收入。对于伊斯拉姆来说,来到埃及铸管项目工作意味着获得了一份长期收入,也代表着他能更好地承担家庭的责任,一家人有了更稳定的生活。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际,新兴际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世瑞在京拜会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并共同见证项目签约。

  在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管理总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埃尔丁等的见证下,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与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在埃及总理府签署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土地购置协议。

  新兴铸管埃及25万吨铸管项目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新兴铸管第一个海外铸管生产基地郑重进入建设阶段。

  埃及铸管项目热模线浇筑区首次联动试车工作顺利启动,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投入运营,该项目的建成将填补埃及本土管道供应能力的空白。

  2024年11月,新兴铸管(埃及)股份有限公司选派的一支由45名成员组成的团队抵达中国,开启了一场专业技能与业务知识培训之旅。

  伊斯拉姆和他家乡的同事们一起来到中国,在这个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了解了新兴际华集团产业布局、业务范畴及深厚的文化渊源,学习了中国企业在绿色发展、智能转型等方面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近距离接触并感受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的名字叫伊斯拉姆(ESLAM SALAH HASSAN MOUSTAFA RAMADAN),来自埃及的一个小城镇,高中毕业后我很幸运地进入埃及新兴铸管,并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和家乡的同事们一起来到中国学习生产技术。在这段学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结识了很多中国同事,我非常地高兴。

  我以前从来就没来过中国,只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有一些了解,我知道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科学技术非常先进,来之前我就非常期待能在中国学习到更多知识。来到芜湖新兴后,中国同事对我们很热情,住宿饮食安排得很周到,使我们也可以安心地在这里学习。

  (大意:当管子插入时温度为700度,我们将其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在加热完成后将其冷却)

  进入厂区,我们第一步要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有安全管理人员给我们讲解厂区内的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学习期间的安全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我们要严格遵守厂区里面的各项安全规定,比如禁烟区域一定不可以抽烟,进入车间劳保防护用品必须佩戴齐全等等。进入班组后,我被分配到了铸管热处理区域,先进的生产流水线使我感觉到很震撼。在我们学习的作业区,能清楚看到各式样的铸管进入到高温炉膛内加热,我学习后才知道这是给铸管高温退火,能够改变内部的金相性能提升产品的可塑性。

  除了学习安全知识外,我们还必须掌握铸管的设备和工艺质量知识,包括设备的名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运行异常处置、质量控制的要点以及管控方法,还有要根据生产情况怎么调整工艺参数等等,我也很用心,将学习的要求记录在我的日记本上,方便以后回到埃及后查看。我感觉到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有时候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没关系,我的带教能够给我耐心地讲解,我很谢谢他们给我的帮助。

  在学习之余,我还和同事们一起到厂区周边购物游玩。我在商场买了御寒的新衣服,在附近的公园拍照留念,那里真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非常想留在中国,但是家乡更需要我,我有信心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我们埃及厂区的生产作业中。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新兴际华集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主动服务“走出去”战略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埃及铸管项目、印尼MSP公司正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搭建了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实践平台。在集团协同发展国内与国际市场、构筑海外一体化竞争力的同时,也持续不断的增加当地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改变着一个个家庭的命运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