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我馆解说服务的质量,进步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研学课程教育质量,12月9日-11日,我馆展开“2020年第四期专职解说员野外实地训练——河池站”的学习。
铜鼓是广西最具有特征的文明手刺之一。不断加大对铜鼓文明深度和广度的发掘了解,有利于解说员更好传达铜鼓文明。
经过四个小时的山路波动,学员们首要来到了金城江韦启初、韦启参的大器铜鼓加工厂。韦氏兄弟长时间从事铜鼓铸造工艺的研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的传承人。在韦教师的解说和演示下,学员们不只近距离观看了从模具制造、熔炼铜水、翻砂拓型、拓印图纹到浇铸脱模等一系列完好的铜鼓铸造流程,还亲自体会了充砂、印花等工序。边听边看边做笔记之余,学员们抓住与教师面对面沟通的可贵时机,活跃发问,如:现代铜鼓铸造工艺比较传统工艺有哪些立异?比之传统铸造工艺有何优缺点等等。韦教师热心共享了自己多年铸鼓的经历,并就我们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回答。学员们对铜鼓铸造的难度和高明工艺都有了更全面、直观、深入的了解和感触。
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毛南族博物馆,是本次学习的第二站。在这座毛南族文明的会集展现地,学员们领会了毛南族非物质文明遗产“肥套”、分龙节、花竹帽织造技艺的精彩,认识了毛南山乡传统民族修建、碑文、石雕工艺、出产日子用具的大气质朴,还感触到了毛南族饮食文明、纺织染工艺、民间礼俗等的细腻温情。经过解说员的生动介绍,学员们从常识层面上拓宽了对毛南族前史背景和文明的了解,情感上也与这个广西陈旧的世居民族更贴近了。
罗城仫佬族博物馆是仫佬族前史开展的重要见证所在地,也是本次学习的第三站。在解说员声情并茂的叙述中,学员们从仫佬族繁殖生计、社会持续健康开展证据、文明遗珍等馆内陈设,进一步了解了这个陈旧农耕民族的出产日子和人文前史。仫佬族“勤于耕读,奋发向上”的民族形象在学员们的心中越发立体饱满。
随后,仫佬族博物馆同我馆学员们进行了座谈沟通,特别就解说和社教等作业方面做深入探讨,两边都表明期望往后逐渐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进步博物馆宣传教育、解说作业的归纳水平。
罗城是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初仕之地。最终一天,学员们经过观赏罗城于成龙廉政文明展现馆,从“铁面无私清凉如水”“得力罗城”“廉政我国”“警钟长鸣”等展厅陈设,充沛感触廉洁奉公的正能量,接受了一次深入的廉政教育洗礼。我们表明将以于成龙为典范,建立杰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廉洁自律的认识;发扬于成龙执政为民的精力,切切实实从本职解说作业动身,做好公民的解说员。
跟着年尾的脚步悄然到来,2020年民博解说员实地训练行将落下帷幕。四站的实地训练不只深化了解说员们对民族文明的认知和感悟,也让解说员们深感持续性学习的重要性。不日新者必日退,广西民族博物馆解说员部队将持续奔驰在学习的道路上,为刻画一流解说部队不断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