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崇明全区上下正掀起“四下基层”、“四百”大走访、调查研究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真民意”;直插一线,掌握“真情况”;对症下药,拿出“真对策”。即日起,我们推出“走访手记”专栏,邀请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结合走访实际,谈问题、谋思路、出举措,旨在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讲好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为基层添活力的故事,助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崇明高质量发展。
习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多次深入各方调研,创新推出民情分析会制度,在全镇着力打通了“发现汇总—落实处置—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切实把“民情直通车”开进群众心坎里。
近年来,陈家镇民情收集和办理落实情况总体呈现出一直在优化、质效上升的趋势。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相较于其他乡镇,陈家镇东滩地区的人口结构更复杂、人员流动性更强,所面临的开发建设与传承保护、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都对地区的社会治理带来更艰巨的挑战。
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我每周都会给自己安排1~2天整段时间进行走访,先后走访村居33家、企业25家,及单位机构、社会组织、村居民家庭若干,实地了解中发现仍然有部分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并未得到及时重视、有效解决,民声依然存在“延迟回复”的现象;部分民情的办理情况也处在“推一步挪一步”的被动局面;还有部分问题解决不全面、不彻底,易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这样一些问题的发现,使我深刻意识到当前陈家镇的民情工作还诸多不适应当下发展形势和发展需求,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李强总理讲过“坐在办公的地方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围绕怎么样才可以更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措施能够更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让党委政府的工作能够更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我将民情畅达作为调研的“切入口”,直插基层一线,深入查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精准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分类分层分级召开座谈会20余次、“一对一”面谈30余次,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工作对策,进一步把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厘清思路、找准方向,从体制机制的高度推动全镇民情畅达。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民情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认为要始终扣好“民情收集、办理落实、结果反馈”三个环,才能实际做到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
以“下”为计,畅通民情向“上”途径。在全镇积极营造“善听民声、勤察民意、好解民忧”的良好氛围,通过成立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情收集小分队”,利用每周四“民情走访日”,主动收集民情信息,同时在受理中心、城运中心、信访办、城建中心、市场所等5个窗口单位设置“民情监测哨点”,并通过建立“周盘点、月汇总”的梳理机制,每周五将分析研判后的民情信息与镇人大代表工作站、信访办、12345市民热线等平台信息进行整合,于每月20日汇总成当月全镇“民情民意清单”。截至目前,我们已收集涉及发展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矛盾、安全风险隐患等各类民情信息71条。
以“联”为法,高效解决民情诉求。每月下旬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通报当月民情信息,要求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所有职能部门都要参加,以此来明确“领导包案、部门协同、跟踪落实”的工作机制,促使民情处置落实到位。同时,督促各分管领导用好插村领导联系村居制度,结合“一支部一件实事”,指导各村居召开网格支部民情分析会,主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以“效”为本,切实强化结果反馈。在走访中,我还了解到多数群众关心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深究原因显而易见,主要是结果反馈还没有到位。为此,我们实行“2+7”反馈机制,即两日内能办理的民情,要第一时间以电话或上门等形式向群众反馈;超过两日的,在一周内形成方案并告知。对短期不能解决落实的,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村(居)委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党员”联席座谈会,向群众做好沟通解释,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推行民情分析会制度期间,我始终把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截至目前,我们已召开3次民情分析会,38项问题已解决,还有33条民情正在有条不紊地办理中。“停车难、充电难,道路翻砂跑砂严重,楼房外墙脱落,医疗成本比较高,养老服务需求大……”一条条民情,如今因民情分析会制度而迅速解决。
针对小区电瓶车乱停放、飞线充电等问题,我们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为第二社区、第七社区等四个小区改造车棚20个、新增充电插座500余个,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居家和出行安全,让群众居住更安心。
针对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我们完成了低保家庭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63户,并在安振路88弄家门口设养老服务站、南镇区长者食堂,有序扩大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服务更暖心。
针对陈家镇地区医疗资源薄弱问题,我们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进行跨区域健康服务合作。通过此次签约,七院将在我镇各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云诊室”,群众通过“互联网医院”可直接在线就诊、在线开药、预约检查、送药到家。同时,依托七院“大同健康”区域促进联盟、“三七花开”科普平台,将“专家坐诊、急救技术培养和训练、疾病筛查”等服务“跨江”送到陈家镇百姓身边,让群众就医更省心。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接下来,我将继续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心和“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人民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推动陈家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