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广西梧州元丰钱监翻砂铸钱工艺研讨》课题结项今日在京举行。专家们在研讨会上表明,广西梧州元丰钱监是现在所知仅有经过体系考古开掘的且地址、时代清晰的宋代翻砂铸钱遗址,应善加维护和运用。
材料图:从运城盐池发现的26牧品相较好、笔迹清楚的铸钱模具。中新社发 卫行智 摄
由我国钱币学会、我国钱币博物馆安排,广西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西梧州元丰钱监翻砂铸钱工艺研讨》课题结项暨新闻发布会今日在京举行。课题组负责人、我国科学院大学罗武干汇报了课题研讨状况。
他介绍,梧州前史悠远持久,文明遗产很多,元丰监遗址便是其间的典型代表。元丰监遗址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1981年发布为自治区级文物维护单位,坐落梧州市区桂江东岸的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内,面积约5万平方米,为北宋时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产值居全国第九位,是现在所发现的北宋时期我国仅有保存无缺、尖端规划且时代最早、有出土文物作为实证的钱监遗址。
据《梧州市志》记载,梧州元丰监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开掘整理时,铸钱的炼炉、操作坑、贮水池、小水沟及柱子洞等共有60多处,出土的铜钱、铁器和陶瓷器等共有665件。其间,铜钱有“元祐通宝”“圣宋元宝”“崇宁重宝”“政和通宝”等。
罗武干表明,相关研讨结合前史文献,对元丰钱监出土以及搜集文物进行科技剖析,从科技视点承认元丰钱监铸钱工艺采用了翻砂工艺技能。研讨以为,元丰钱监是现在所知仅有经过体系考古开掘的且地址、时代清晰的宋代翻砂铸钱遗址。
我国钱币博物馆馆长、闻名冶金史及钱币学家周卫荣以为,翻砂工艺的创造是我国传统铸造业中又一次革命性的技能打破,是铸钱业对我国传统铸造技能的严重贡献。砂型铸钱,十分大地节省了本钱,提高了功率,也大幅度的提升了铸币的标准化程度。一起,翻砂工艺对国际工业文明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其在11世纪传到中亚,国家用翻砂工艺铸造镜子。16世纪今后,翻砂工艺传到欧洲,被用于机器制作;至17、18世纪,翻砂工艺在英国等工业化先行国家成为机器制作业的支撑技能。
“能够这么说,没有翻砂工艺,就没有近代机器制作业,也就没有近代工业革命。”周卫荣表明,直至现代,翻砂工艺仍发挥着十分十分重要的效果,仍是机器制作业不可或缺的支撑技能。他主张,遗址要善加维护和运用,让人们知道和了解翻砂工艺。
我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昌燧表明,《元丰钱监翻砂铸钱工艺研讨》课题为元丰监遗址的合理规划运用开发供给理论支撑和指导性定见,对谋划以元丰监遗址为载体的我国古代钱监文明项目开发,展示我国古代工业文明等方面具有非消沉效果。主张做好新时代的文物维护作业,比方经过重现或体会翻砂工艺的方法,让更多人了解我国古代工业的发展水平。
与会专家觉得,课题对研讨宋代我国古代工业文明翻砂工艺、冶金水平、铸币技能、钱监办理、货币流通运用、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明的沟通与传达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研讨价值和含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