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公认的工业大省,山东工业在全国的分量之重尽人皆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工业遗产作为其中一个类别,与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等同样有着特殊地位,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保护传承价值。
而“小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中重要的一段。源自1964至1980年我国“三线建设”时期的它,一面正在被快速奔跑的社会所淡忘,渐行渐远。一面,又被社会有识之士所心心念之,笃定不能遗忘这段上承新中国初期工业建设热潮,下启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工业发展历史。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长期矢志于工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于七年前完成课题立项,研究山东“小三线”工业文化遗产。
七年间有的同学毕业、有的升学等,但对“小三线”工业文化遗产的调研未曾停下。经过师生们接续努力,共调查山东全省各地的36处“小三线”工业文化遗产,工作扎实、有效,现已陆续结出学术硕果,并通过报告会、智库活动以及专题呈报等形式,不断向政府就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陈情,建言献策。
被普查的36处“小三线”工业文化遗产分布于山东7市,以济南、淄博、临沂最多。实践团累计调查2400余个小时,共拍摄照片1万2千余张,发放调查问卷5千余份。根据实地调研了解到,目前共有七处得到保护及再利用,其余多处于荒废闲置中。曾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大量小三线工业遗产,被荒弃在山间,甚至随时面临消失的危险。
我国在“三线建设”时期,领时代风骚的是一批“小三线”企业。它们或出于备战的生产要,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下农村,进山区选址建厂,造成今天看到的“小三线”工业文化遗产大都处于深山僻野之地。
出于当时现实需要,“小三线”军工企业的建设布点以“大分散、小集中”为原则,即,生产配套军工产品的几个企业相对集中在同一区域内,呈线状布局,中间又间隔一定的距离,以达到战略隐蔽的目的。
今天,展示在实践团师生眼中的这些遗产,普遍位于大山深处,层层厂房高低错落,其底部清一色就地取材的山石,用其垒砌房基,迄今都非常坚固。
普查到的山东36处“小三线”工业遗产,调研情况制成152张表格。载明所处地址、建厂时间、厂名、建设地点、基本的产品、遗存现状和编号等信息。其中不乏一批在当年激情燃烧、声名显赫的大厂、名厂。
其中,“15号信箱”原址位于济南莱芜区高庄办事处北王庄村,是“山东朝阳修配厂”的代号,建于1967年5月,主要生产军用20门便携式交换机,也是山东小三线建设中规模小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军工企业。“15号信箱”现存办公楼、装配车间以及生活区。
“17号信箱”——另名“山东汽车制造厂”,在这里,曾生产出山东第一辆“东方红”牌汽车;如今,“17号信箱”已被打造成一处集营地公园、科普展览、红色教育、亲子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无动力主题乐园,每天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同样,位于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塔子村709文化产业园,曾是709战备印刷厂旧址,现建成为“小三线翻砂厂等“小三线内容”为依托,进行延展,打造成一处兼具党建、传统教育、影视科普、工业旅游等多功能的复合型基地。
在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师生调研的36处“小三线”工业遗产中,尽管多处面临“废弃闲置”,但也不乏保护利用好的典型案例。
位于临沂市蒙阴县的岱崮地貌景区,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小三线建设”的重要军工基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依托这一资源,规划“上山下乡旅游度假村”等荣誉称号。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游开展地非常好,每年暑期更是被研学游客所淹没。
在济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在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工业遗产调研团队的努力下,耐火材料厂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以老工业房建筑为依托,打造出章丘工业党史馆,并已成为章丘红色研学基地。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生王琦说,“小三线”工业遗产引出全新的“军工旅游”,丰富了红色旅游谱系。以莱芜区为例,现存7处“小三线”工业遗产厂区,均已完成保护再利用,赋予餐饮、住宿、儿童游乐、手工体验、知识获取等服务游客的功能。由他们设计的“2天1夜重走小三线之路”周末游,适合周边居民参加,可自选3-4个点进行沉浸式游览,顺便学习军工公司制作知识,了解一段发展历史,感受“三线精神”。
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工业遗产调研团队认为,就目前看,山东现有“小三线”工业遗产部分受到重视,体现在对单体建筑的保护利用方面,有的还融入自身企业文化。但整体看,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的问题,使工业遗产零星的分散状态没办法形成规模效益。结合前期调研,提出“分片而治”的规划理念,譬如说以原本生产车间为主,展示原生活区、工作区、健身娱乐区,即可感同身受,更有“故事”可讲。
此外,活化改造中必须要格外注意结合实际。譬如,对于宿舍较多的厂区,可规划民宿。原来的车间等处,则适合规划成展览展示、手工DIY以及游玩体验等体验项目,使游人可以留得住。
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改造应还应与厂区企业文化相结合,例如山东朝阳修配厂,当年是以生产通信设施为主的军工企业,改造也应结合通信特色,彰显文化遗产的传承性。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李春,参加到了对“小三线”工业遗产的调研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研究者,他表示最受触动的还不是那些厂房本身,而是访谈当年老工人的过程。
调研始终围绕两个方面做,一是物质层面的工业遗产调研普查,二是非物质层面的三线故事口述访谈。
小三线建设距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即便当年青涩的三线建设者,而今也已老迈,部分已经逝去。这使得通过访谈挽救“口述历史”变得相当紧迫。受访者也谈到,在“小三线”建设者中,每隔一段时间会聚会,但能来的人逐渐变少,让李春感触最深。
王琦回忆,他们访谈到一位三线精神的践行者王希骥。他1945年参加革命,曾任马列主义教员。1976年,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三线人民印刷厂党总支书记,立下“不改变人民印刷厂面貌死不瞑目”的誓言。
王希骥刚来人民印刷厂遇到职工“心难定”问题,为使大家“定心”,自己先将全家接到了莱芜山区安家落户,职工们非常震惊,不仅“心已定”,还充满干劲,为印刷厂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后来的1976年,厂里研究盖宿舍楼,他力排众议,让大家少住几平米房子,换来赢得发展新机,体现出超前的发展目光。后来王希骥的身体因为繁重工作出了问题,仍坚持工作,并要求家人及少数知情者要像部队纪律一样保密。王希骥以自身实际行动在全厂职工的心中树立了三线精神中践行者的先锋形象。
记录这些“小三线”建设者的故事,与保护利用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同样重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更是值得深入挖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与一块被打倒后,毛主席却说:如果不行,还是要出来
华为鸿蒙智行问界 M9 广告上 2024 央视春晚,OPPO 小米先来一步
除夕夜第一更,ColorOS AI 新春版系统向千万 OPPO/一加用户推送
OPPO 手机全方面进入 AI 时代!ColorOS AI 新春版向千万用户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