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30日,辽宁省住建厅官网发布了印发《辽宁省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强化绿色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自主原则下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碳。鼓励开发商投保全装修住宅质量保险,强化保险支持,发挥绿色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作用。强化省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低碳类基金。合理开放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因采用墙体保温技术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供暖制冷的绿色建筑,供暖制冷系统用电可以参照居民用电价格执行。应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民用建筑,在核算建筑能耗时,其常规能源替代量抵扣相应的能耗量。

  省直有关部门,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沈阳市房产局、市政公用局,沈抚示范区建设局、发展改革委:

  《辽宁省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切实做好我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助力辽宁实现振兴新突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引领,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建设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建造,推进绿色低碳乡村建设,不断的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确保我省城乡建设领域如期实现碳达峰。

  (二)工作原则。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强化顶层设计和结果控制,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统筹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本地实际,科学开展城乡建设碳达峰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率先实现碳达峰,区分城市、乡村以及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精准施策。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强化技术创新,加强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研发技术和推广应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坚持双轮驱动、两手发力,充分的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主要目标。2030年前,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转;建筑节能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更充分,用能结构和方式更优化;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城市病”问题初步解决,建筑品质和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运行初步实现,绿色生活方式普遍形成。

  力争到2060年前,全面实现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治理现代化,全面实现系统性变革,全面建成美好人居环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建立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沈阳、大连“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科学确定城市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加强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滨水空间和城市绿道统筹布局,留足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组团间的生态廊道应贯通连续。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严控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新城新区合理控制职住比例,促进就业岗位和居住空间均衡融合布局。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坚持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推动城市更新,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原则上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应符合详细规划。盘活存量房屋,减少各类空置房。

  责任部门: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二)提升县城绿色低碳水平。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借助自然条件,顺应原有地形地貌,实现县城与自然环境融合协调。结合实际推行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分布式布局,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强化县城建设密度与强度管控;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一般不超过18层,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确保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到位;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道路红线米,广场集中硬地面积不超过2公顷,步行道网络应连续通畅。

  (三)建设绿色低碳社区。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布局。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到203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通过步行和骑行网络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60%的城市社区先行达到创建要求。探索零碳社区建设。转变居民生活方式,鼓励选用低碳节能节水家电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鼓励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等绿色低碳用能方式,倡导随手关灯,电视机、空调、电脑等电器不用时关闭插座电源。推进数字家庭建设。推进社区充换电设施建设。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农房和村庄建设选址要安全可靠,顺应地形地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脉络。营造自然紧凑乡村格局,鼓励新建农房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景观环境优美的村庄聚集,农房群落自然、紧凑、有序。提升村容村貌,鼓励宅前屋后栽种瓜果梨桃,保护村庄固有的乡土气息,营造自然景观和乡村环境。保护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

  责任部门: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农村厅

  (一)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方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2023年8月1日起,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通用规范》,2030年前新建居住建筑达到83%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达到78%节能要求。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

  (二)加强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加强节约能源改造鉴定评估,编制改造专项规划,对具备改造价值和条件的居住建筑要应改尽改。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支持沈阳、大连等城市率先申报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开展公共建筑节约能源改造,到2030年地级以上重点城市全部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

  (三)加强建筑运行管理。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开展能耗公示及信息公开披露试点,完善能效提升监督管理体系。依据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开展建筑能耗对标和能效评价,逐步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动省、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建筑能耗实时监测和分析。加强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正常运行调试,提升设备能效。到2030年实现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总体能效在现有水平上提升10%。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四、建设绿色低碳基础设施

  (一)加强供热供水供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对30年以上老旧供热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加强供热管网保温材料更换,推进供热场站、管网智能化改造,加强供热系统运行调节,逐步推行供热智慧化,稳步推进计量收费改革。到2030年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比2020年下降5个百分点。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施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推进管网分区计量,提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上的水准,力争到2030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加大城镇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完成城镇燃气灰口铸铁管以及30年以上球墨铸铁管、钢管改造。

  (二)加强交通和照明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地布局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设施。开展交通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专项行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筑连廊或地下通道等配套接驳设施,加大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推进城市道路绿色照明,完善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加强过度亮化和光污染控制,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数字化系统。

  (三)加强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加快发展以焚烧为主的生活垃圾解决方法,推进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到2025年,城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左右。完善再生水、集蓄雨水等水源利用系统,实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行动,推进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到2030年,城市平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乡村振兴局、省生态环境厅

  (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大雨水蓄滞与利用,推进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全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可渗透面积占比达45%。全方面开展城市排水防涝隐患排查整治,逐步消除易涝区段和严重易涝积水点。编制完善推进城市防洪排涝、综合防灾等相关专项规划。

  (五)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完善城市公园体系,推进中心城区、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加强社区绿化,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因地制宜推进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建设,提高乡土和本地适生植物应用比例。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城市建成区拥有绿道长度超过1公里/万人。

  (一)深化太阳能建筑应用。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建筑屋顶、庭院分布式太阳能光伏设施建设,在项目立项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推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积极推动在城市中低层住宅及酒店、学校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

  (二)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到2030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65%。推动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电气化,到2030年全电气化比例达到20%。推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就地生产、就地消纳、余电上网。探索建筑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实现电力少增容、不增容。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推动城镇供热清洁低碳。推动建筑热源端低碳化,全力发展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热电联产余热、工业余热、核电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实施小散燃煤热源替代。因地制宜推行空气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暖。

  (一)快速推进建筑工业化。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推广钢结构住宅。提高预先制作的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发挥沈阳、大连国家级装配式建设示范城市引领作用,带动中小城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装配式基地和园区建设。

  (二)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广建筑材料工厂化精准加工、精细化管理,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降低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损耗率。到2030年,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损耗率比2020年下降20%。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管控,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积极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监控重点设备能耗,对多台同类设备实施群控管理。到2030年,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300吨/万平方米。推进建筑废物集中处理、分级利用,到2030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

  (三)全力发展绿色建材。推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快速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建材产品。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推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到2030年星级绿色建筑全面推广应用绿色建材。

  责任部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

  (一)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引导新建农房执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有关标准,提升农房绿色低碳设计建造水平,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开展绿色农房示范,鼓励建设星级绿色农房和零碳农房。结合清洁取暖和农房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快农房节约能源改造,提高常住房间舒适性,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30%以上。

  (二)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空气能取暖,推广太阳能暖房,引导鼓励农村地区推进农作物秸秆、树枝等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生物质热电锅炉采暖。

  (三)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大力推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农业设施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鼓励炊事、供暖、热水等用能电气化,提高农村地区电气化水平。推广使用高能效照明、灶具等设施设备。

  (四)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合理确定排放标准,推动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工艺,推行微动力、低能耗、低成本的运行方式。推动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倡导农村里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减少农村里的生活垃圾产生量。

  (一)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健全完善我省城乡建设领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政策体系,落实城乡建设领域用能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约束制度要求,明确管理制度和责任主体。完善我省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绿色建造等地方性标准体系,合理确定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指标。完善省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推动能源消费数据共享。加强建筑领域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加强覆盖城市、区县、乡村等不同层级的常住人口调查与分析。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统计局

  (二)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模式,健全政府主导、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制,引导绿色低碳乡村建设。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等,推动数字建筑、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加快城乡建设数字化转型。全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索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乡村振兴局

  (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组织并且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示范和产业化应用,推动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协同发展。整合优化行业产学研科技资源,推动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鼓励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力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鼓励高等院校根据城乡建设碳达峰工作需求增设相关课程,培育适应城乡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落实金融财税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支持建设近零能耗建筑和高星级绿色建筑、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建筑应用及绿色农房等有关财税政策。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落实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实施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政策。强化绿色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自主原则下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碳。鼓励开发商投保全装修住宅质量保险,强化保险支持,发挥绿色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作用。强化省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低碳类基金。合理开放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因采用墙体保温技术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供暖制冷的绿色建筑,供暖制冷系统用电可以参照居民用电价格执行。应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民用建筑,在核算建筑能耗时,其常规能源替代量抵扣相应的能耗量。鼓励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单位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核算公共建筑能耗时,建筑自身光伏发电量可以抵扣其建筑能耗量。

  责任部门: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中国证监会辽宁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省国资委、中国银保监会辽宁监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建立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各地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成立议事机构,制定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细化方案,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工作。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

  (二)强化任务落实。严格依照国家能耗“双控”考核要求推动工作落实,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监测评估。各市县要及时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每年11月20日前将当年贯彻落实情况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

  (三)强化培训宣传。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城乡建设领域干部培训重要内容,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能力。通过业务培训、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相关单位和企业人才业务水平。加大对优秀项目、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配合开展好“全民节能行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减碳行动,形成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热情参加的浓厚氛围。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和习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细《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化城市战略定位,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引领,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技术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力争率先实现技术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科技力量。《行动方案》主要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0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推进多元储能系统建设与应用。加强储能体系建设布局,构建“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制氢储能”协调互补发展模式,打造以抽水蓄能电站群、盐穴储能储气库群、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群和“泰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0月10日,山东泰安市人民政府印发《泰安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

  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高水平发展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刘德顺党的二十大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进行了专门部署,为我们开展能源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总体遵循。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能源领域要持续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水平能源科技

  宁德市生态环境局等七部门印发《宁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工业领域协同增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控制等措施,全方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宁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根据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减污降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8日,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发改局发布桃江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构建新型能源系统。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互联网+”智慧能源新模式,整合能源数据信息,增强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着力建设桃江经开区屋面光伏智慧能源项目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示了2024年度青年科研项目拟立项名单,经过公开征集、形式审查和方案评选等程序,遴选出20个拟于2024年立项的局青年科研项目,包括新污染物类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技术要点研究、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的行政执法保障研究、嘉定区环境领域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机制的研究等。上海市生态

  日前,湖南省湘乡市人民政府印发《湘乡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全力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统筹做好风电、光伏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壶天(二期)、棋梓、翻江、白鹭等风电项目建设。光伏项目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重,逐步扩大装机容量。大力推进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充分的发挥政府机构、园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建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22〕19号)、《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益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益政

  近日,湖南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阶段性成果,优势产业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业公司用能效率持续提升。能源结构一直在优化,煤炭、成品油消费增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天然气消费规模加速扩大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征求《攀枝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意见建议的通知,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领域直接碳排放达到峰值;间接碳排放控制成效显著;建筑节能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用能结构和方式更优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比例进一步提升;打造零碳建筑示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项目方向包含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危废处置设施建设、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节水项目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项目方向包含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危废处置设施建设、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节水项目、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等。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8月1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提升能效利用水平。到2030年,重点建材生产企业应全部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加强能耗的控制和监管,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提升能源精

  为了推动个人和家庭领域的节能,多地正在探索新的节能方式,开展“个人碳账户”的探索。江苏苏州一小区的150多户家庭,每户安装了集光伏、储能、直流用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系统。和常见的屋顶光伏不同的是,这里的光伏发出的直流电不并网,而是直接用于户用的空调、电动汽车充电等用途。

  广东省财政厅转下达2023年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污染治理方向)中央基建投资预算,共计9800万元。详情如下: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转下达2023年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污染治理方向)中央基建投资预算的通知粤财建〔2023〕35号湛江市、云浮市财政局,乳源瑶族自治县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23年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青海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文如下:青海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效控制我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增长,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

  记者近日从新疆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网站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4900万元,支持新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大宗固废和废弃陈旧物资再生利用等6个节能减碳类项目建设。今年将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新疆绿色低碳发展结合起来,推进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和节能降耗重点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2日,成都市发改委印发《成都市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领域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暂行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的市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领域,包括降碳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支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降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用户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电源侧储能、虚拟电厂

  为加快补齐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碳能力,今年以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积极谋划,精心组织申报了一批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项目。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区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污染治理方向)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84亿元,支持我区10个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实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2月20日,重庆银保监局在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推进大会上公布重庆市首批绿色金融机构名单,重庆银保监局、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为首批17家绿色金融机构授牌。重庆市首批绿色金融机构名单一、绿色金融事业部(3家)重庆银行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月28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发布了关于印发《关于扩大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区域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对拟申报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的地区,按照“成熟一地、申报一地、动态评审、对外公布”的原则,将省级创新试点地区覆盖面扩展至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商务部近日印发《武汉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其中提到,在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合乎条件的外商独资企业申请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乎条件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可申请转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支持与境外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2日,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智汇合作,绿创未来——绿色保险助推能源低碳转型”主题论坛论坛介绍了中国太保产险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采取的多项措施。一方面,积极助力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开发了一系列碳资产相关保险产品,如碳资产损失类保险,有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内蒙古自治区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于3月28日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成功落地,是由中国人寿(26.910,-0.20,-0.74%)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为鄂温克族自治旗巴音岱林场提供的一份36.14万元森林碳汇绿色保险。本次森林碳汇价值保险采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现场测量+人工现场

  随着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加快向纵深推进,绿色发展对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一直上升,对绿色金融赋能支持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体看来,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较快,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投资端和风险保障端发展失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从长久来看,随着绿色资产和绿色投资的规模逐步扩大,对绿色转型风险管理的需求将大幅度提高,绿色保险的支柱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广东绿色保险又添新品。据广东省林业局10日通报,广东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近日在肇庆市试点落地,肇庆四会市大南山国有林场由中国人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肇庆中心支公司提供21.8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这是广东省内保险行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一次新探索。

  我国绿色保险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定义和体系建设仍待明确和完善。

  绿色保险也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碳”目标实现进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近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首部、也是全国地市级首部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旨在推动绿色金融法治化建设,激发绿色金融改革动力,使绿色金融成为湖州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本的鲜明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