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强,则国家盛;县域活,则全盘活。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7月25日起,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山西经济日报联合推出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反映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型系列报道《县域经济特色县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将在国庆节前陆续与广大读者见面。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一种行政区划型经济,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接口桥梁,是典型的区域经济、特色经济、个性经济、差异经济。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确指出,要“坚持提升传统和壮大新兴相结合,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乡村振兴和城镇建设相结合,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我省部分县(市)逐渐培育出了符合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代表我省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切合当地实际、具有鲜明当地特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的新型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
在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每一方热土都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为做好《县域经济特色县产业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山西经济日报派出精兵强将组成的数支采访小分队,分别深入遴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孝义、寿阳、怀仁等16个县(市)进行为期一周的蹲点式调研采访,获得带露珠、冒热气的第一手材料,以经济新闻的视角,从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资源、自然等多方面入手,审视、分析各个县(市)在长期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特色产业发展的来龙去脉——追溯发展历史、了解发展现状、展望发展前景。在保持经济报道鲜活性的同时,增强文章的厚重性,将各个县(市)的做法、经验、成效等充分展现给读者,并希望通过本组系列报道引领山西县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树立我省特色产业发展标杆。
在呈现形式上,山西经济日报以彩色通版刊发,20余个新媒体平台集中推送。8月29日,山西经济日报二三版、六七版分别推出了关于乡宁、泽州的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泽州县,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麓,地域分布在晋城市城区四周,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泽州县是我省人口大县之一,人口数量众多且分布不均,常住人口近年来稳定在40万至50万之间,人口密度为247人/平方千米,北中部和西部为人口密集区。全县辖16个镇,包括巴公镇、高都镇、金村镇、柳树口镇、大箕镇、川底镇、周村镇等,每个镇都有其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泽州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两万多年前,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留下了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尧舜时期,泽州为冀州之域,且属“帝都畿内”;秦汉时,这里先后置高都县、阳阿县、高都郡;北魏时属建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建州为泽州,依境内获泽河为名;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始称晋城县。1996年8月,撤销晋城市郊区,改设泽州县,辖区不变。
资源方面,泽州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煤铁资源,成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及全国无烟煤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烟煤保有储量达12.9亿吨,铁矿、硫铁矿、含锰铁矿、铝矾土、水泥灰岩、石灰岩等储量也很丰富。这些资源为泽州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文旅康养方面,泽州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珏山景区、大阳古镇旅游景区、聚寿山景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该县还积极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产业品牌,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探索多元主体投资、专业团队运营机制,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农业方面,泽州县是全国产粮产油大县,年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25亿公斤,先后被国家、山西省确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被授予“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产油大县”“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县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集中连片”原则,持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小杂粮、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畜牧”五大特色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五大特色农业聚集区”逐步成型。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先后培育省、市、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打造特色农业专业镇2个,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03个、示范合作社96个。
历史的文脉浸润在泽州的每一个角落。纵观近年来泽州县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泽州建设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地表之下的中国境内输水管网,总长度超200万公里,可以环绕赤道15圈以上。这些铸铁管道,至少有三分之一产自山西泽州。这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泽州铸造”在市场上的绝对实力。泽州素有“煤铁之乡”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是当时全国最主要的产铁中心之一,“阳阿古剑”“大阳钢针”“九头十八匠”是古泽州冶铸悠久历史的见证。
南村镇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聚力由“制造”转向“智造”,绿色、智能已成为新时代泽州铸造的特色;大阳古镇明清古建筑群声名远扬;高都镇保福村“一院十八坊”电商直播带活乡村产业……行走泽州,目之所及,点点滴滴都是历史浸润的痕迹和泽州人实干笃行、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
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发布的山西省资本市场县域工程挂牌展示企业最新月报显示:2024年1—7月份,泽州县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新增26家,在全省100个开展县(区)中排名第一。
当下的泽州,稳居我省经济第一方阵,全力实施“两新”战略,精心做好“一城三带”城乡融合发展文章。
“一城”是以丹河新城为中心,充分发挥辐射牵引带动作用,打造引领全县高水平发展的“主引擎”;“三带”是建设以煤炭、煤化工、铸造为重点的长河流域转型升级示范带,以先进装备制造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丹河流域创新驱动示范带,以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为重点的东南部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奋力蹚出转型发展的泽州路径,打造共同富裕的泽州样板。
泽州本地的硫铁矿品质高、杂质少、含铁量高,是传统手工冶铁制品理想的原材料。《泽州府志》记载:“其输市中州者,惟铁与煤日不绝于途”。
历史变迁,传承千年,泽州铸造依然是市场上的“金字招牌”。在泽州,越来越多的精密铸造企业走向高端化、国际化,“泽州铸造”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泽州县铸造产品类型主要以球墨铸铁管、灰铁管、市政铸件、工程机械配件、汽车配件、轨道交通配件、机器人配件等为主,产品材质包括球墨铸铁、灰铁、铸钢件、铝合金铸件等。
记者走进山西汉通鑫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车间内干净明亮,一台台数控机床飞速运转,一件件高端铸造零部件成型下线,工人们在现代化的流水线旁忙碌着。
山西汉通鑫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红义告诉记者,汉通鑫宇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汽车,工程和农业机械,轨道交通和风电等新能源领域零部件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设备完善、工艺精湛,产品远销北美、欧洲等地区,年出口额达上亿元。
该公司配备有独立的实验室检测系统,并取得了德国莱茵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被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等。公司与清华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合作,累计研发项目65项,取得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差速齿轮箱荣获第二十届国际铸造博览会展品优质铸件金奖。
据了解,山西汉通鑫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成功挂牌“新三板”,这也是我省今年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作为铸造产业的聚集地,泽州县聚集了一大批铸造行业的优秀企业,2023年11月泽州铸造专业镇被正式列为我省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镇。铸造高炉是铸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泽州围绕现有的4座铸造高炉(全国138座),形成了南村、川底、巴公、下村4个铸造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县有铸造行业企业218户,铸造产能363万吨,企业分布在南村、巴公、高都、下村、川底、大阳等15个乡镇。主要产品有球墨铸管(上水管)、灰铸铁管(排水管)、管道连接件、市政铸件、汽车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铸件等,其中球墨铸管、市政铸管件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近三分之一。2023年,全县铸造行业总产值77.1亿元,营收80亿元。
从“制造”到“智造”,今年以来,泽州县加快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对传统产业进行“从有到优”的重塑和升级。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促“老树发新枝”,让传统产业在创新中开辟新市场。
泽州县铸造创新基础厚实,截至目前,该县铸造行业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清慧公司与中北大学联合组建的国家与地方联合共建轨道交通新材料结构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1家(山西康硕),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山西清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西清慧),高新技术企业10户(汉通鑫宇、科裕达、天巨、华顺鑫、佳欣、清慧胜凯、大通、金工、山西康硕、久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科裕达、金工、大通、清慧胜凯、天巨重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科裕达、汉通鑫宇、天巨、金秋、金工、大通、清慧胜凯),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清慧、清慧胜凯、汉通鑫宇、金秋、锐锡、天巨、鸿辉、天一、佳欣、宏伍、华顺鑫、金工、科裕达、久丰、大通、晋韵堂、中原铁路通信、鑫环球、诺达、国盛机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金秋、大通、清慧、金工、汉通、天巨重工、凤凰实业)。
其中,晋城市科裕达铸造有限公司的产品取得了碳足迹认证证书及碳标签,填补了国内球墨铸铁产品碳足迹盘查数据的空白,获得该行业领头羊的地位。晋城市金工铸业有限公司的新型产品营收占其公司总收入的90%以上,并申报了20项技术专利。
“泽州铸造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整合全县铸造产业,打造两区、两园,让泽州成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县。”泽州县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宽利表示。
泽州县铸造行业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上乘,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晋城市金工铸业有限公司、山西汉通鑫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核心产品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优质铸件金奖”;山西金秋铸造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三届、第四届中国铸造行业排头兵企业;泽州县晋韵堂老铁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的铁壶作品《春晓》《关帝圣绩》曾获得“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神工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仙人指路》获2016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艺术铸品金奖。
从产品特色看,晋韵堂铁壶铁器等文创产品入选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铁壶等铁艺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各类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及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已经成为泽州铸造文创产业的一张名片。晋韵堂铁货制作技艺于2017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晋韵堂法人晋战平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泽州铁货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晋韵堂”2019年被认定为“三晋老字号”,2024年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行业地位领先。泽州县目前共有6户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了22项相关标准:晋城市锐锡铸造有限公司主导制定了《泽州铁器(铁壶)制作规范》1个地方标准,目前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铁壶的制作标准;山西大通铸业有限公司主导及参与制定了《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通用技术条件》等6项团体标准;金秋铸造主导和参与制定了《球墨铸铁井盖、篦子及附件》等5个团体标准;科裕达参与制定了《铸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个团体标准;金工铸业牵头制定了《工程机械用搅拌臂铸件第一部分:铸钢件》3个团体标准;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主导制定了《切削加工、低应力铣削方法》等4个国家标准和2个团体标准(正在评审阶段)。
2023年6月26日,泽州县印发了《泽州县促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产业集聚、创新驱动、项目引领、品牌提升、营商环境、要素保障等6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促进专业镇工作的重点任务,切实支持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同年6月27日,印发了《关于成立泽州县专业镇工作专班的通知》,并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专业镇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泽州铸造专业镇和泽州山楂红酒专业镇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专业镇相关工作。
据中国铸造协会统计,泽州县铸造行业主导产品球墨铸铁管和市政铸件近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30%以上,出口市场占有率均在20%以上。其中,金工铸业的专利产品工程机械特种搅拌臂近几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市场占有率均为100%;科裕达铸造的球墨铸铁井盖产销量均居全国同类生产企业前列。
全县铸造产业2023年共带动就业5万余人,其中,直接就业人数1.2万人,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保洁等相关产业就业约3.8万人,就业富民成效显著。
山水交融的乡村,能绘就生态之美新画卷;产业兴旺的乡村,可开启农民富裕新篇章,泽州县正在建设这样的乡村。可是,从普通乡村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经济,中间这个过程该怎么走?景区化村庄就是桥梁。
近年来,泽州县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大力开展景区化村庄创建工作,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聚焦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任务,按照三类村庄建设标准,主攻四大片区,以22个精品示范村为重点,抓点连线,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廊带,由片及面,在新起点上着力破题开局。
2023年3月,《泽州县景区化村庄创建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此举旨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向景区化村庄升级,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打造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新动能。
据了解,创建景区化村庄,是泽州县政府的创新之举,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可想而知这项工作的难度。泽州县旅游开发服务中心主任赵国英介绍:“方案刚出来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很茫然,可以说没有头绪,但是方案中推进美丽乡村向景区化村庄升级几个字眼却又让所有人充满激情。”
为了保证创建景区化村庄的质量,该县制定了《景区化村庄等级划分与评价细则》,从旅游交通、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与服务、特色产品、综合管理对创建村庄进行严格考核。景区化村庄评价体系是参照国家AAA级景区的标准,同时结合泽州县的实际情况,最终制定出的评定标准。
政策支撑,联动推进。根据《实施方案》的规划,泽州县在5年内,力争培育A级景区化村庄(行政村或社区)100个左右,每年创建景区化村庄20多个。据了解,每年年初,泽州县确定创建景区化村庄的名单后,通过景区化村庄领导小组统筹农业、林业、交通、住建等部门的优惠政策和支持资金,汇集使用到景区化村庄创建,齐心协力把泽州县美丽乡村变为泽州的美丽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景区化村庄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泽州县实施部门联动: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为符合上级支持方向的创建村项目争取资金,为创建村符合条件的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县财政局负责景区化村庄创建奖补资金及有关项目配套资金安排;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创建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旅融合发展工作,安排落实创建村户厕改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指导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等工作;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统筹景区化村庄创建工作,文化旅游文物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创建村农家乐、旅游厕所、文化场所、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等建设……
“在坚实的政策支撑下,加之各部门的紧密联动与协同努力,我们定能开创出成效显著的崭新局面。”赵国英信心满满地说。
8月5日,记者走进首批入围创建景区化村庄的高都镇保福村,沿着古街而行,每一处院子都独具特色。这里是高都镇“一院十八坊”特色产业园区所在地。
“这个是民宿院子,这边是咖啡馆,这是文化艺术馆……”保福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晋波边走边介绍,“在我们村,院院都是直播间,坊坊都是网红打卡地。”
据介绍,2022年,泽州县高都智慧文旅“乡村e镇”正式落户,保福村正处在“乡村e镇”核心区域,于是,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就建在该村。保福村以此为契机,将闲置的老院落打造成包括网红小剧坊、手工烧酒坊等在内的“一院十八坊”特色产业园区,推动生产过程视频化、直播带货场景化,将各类农副产品带到全国,将各地游客带到保福村。保福村正式升级“直播电商+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构建起集电商、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业态体系。
“网红经济”激活了保福村的“沉睡资源”,金缮木、山楂果、多肉植物……直播间热闹非凡。过去一年,“一院十八坊”电商产业园带动保福村集体收入达150万元,带动就业350人,人均增收3万元。
在东篱花卉坊内,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圆润饱满、形态各异。房间的正中央,则是另一番景象,高清摄像头、专业灯光、隔音设备等现代化的直播设备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是一个花卉植物的梦幻世界,更是东篱花卉坊负责人周杨的创业天地。
“我是去年来到这里创业的,自己种植多肉植物,然后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团队总共8个人,每个人运营一个账号,村里给的政策也多,快递也有优惠。今年1—8月,我们的营业额是300万元。”周杨说道。
同样,在陋木舍创艺家具坊,设施齐全的直播设备与琳琅满目的木质产品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碰撞中绽放出新的火花。“来这里创业很省心,场地、技术、货源等都有支持,前5年房租免费让我信心满满。”负责人孟令欢边整理产品边介绍,“我直播两个月收入6万多元,粉丝增加了2000多人,太开心啦。”
在保福村,像他们这样的企业有18家,以明清老院为载体,共同构成了“一院十八坊”特色产业园区,不仅吸引了百万粉丝网红巧手姐姐孔青琴,木艺传承人孟令欢等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视频剧人、文化艺人等网红达人来此创业,而且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我们村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乡村,而是一个集电商创业、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它的成功转型,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晋波介绍。
夏日的大阳古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翠绿之中,既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村庄,更是魅力四溢的旅游景区。
8月5日下午,记者走进大阳古镇的民宿院落——阳阿清居。阳光透过葱郁的树叶,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与古镇的青石板路、古朴的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在这里,村庄的宁静与景区的活力完美融合,每一处风景都透露着“村景一体”的和谐之美。这也是泽州县景区化乡村绘就农民富裕新图景的体现之一。
在创新融合发展中,泽州县把发展重点村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培育”的原则,坚持产城融合,大阳古镇建筑镇、高都镇电商小镇、南村镇绿色智能铸造小镇、巴公镇装备制造特色小镇等一批生态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特色重镇正在泽州大地蓬勃生长。
“景区化村庄建设是县里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基本原则是依托乡村自然风貌、生产生活风情,结合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等条件,创新发展、富民强村,深度开发农旅融合产品,丰富旅游业态,拉长产业链条,为景区化村庄发展提供可持续产业支撑,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股份合作模式,努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以旅富农、以旅兴村。”大阳古镇党总支书记助理鹏介绍。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农民为主、主客共享更是景区化村庄建设的核心。处理好农民主体与市场化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建设,在开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环境综合整治时,统筹考虑游客需求和村民需要,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村民幸福指数。
作为泽州县景区化村庄创建工程的代表村庄之一,在创建过程中,大阳古镇依托特色民俗文化与广泛的群众基础,让“文化”搭台、让“旅游”唱戏、让“群众”做主角,走出了一条从“挖煤炼铁”到“挖文兴旅”的发展之路,展现出了景区化村庄的独特魅力。
“咱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以前都是凋敝的宅基地、破败的古院落,被垃圾堆包围着,能变成如今这番景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环境整治、宅基地改革和产业融合这三方面。”鹏说。
据了解,近几年,大阳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6+1”联合党委党建为引领,以保护活化利用为主线,以宅基地改革试点为抓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主人”为发展理念,通过探索,找出了一条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尤其是在宅基地改革上,该镇抢抓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契机,先行先试,探索实施了“四个一批”模式:即整治入市一批,由村集体将闲置宅基地进行整治,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例如:大阳古镇贯利巷广场及周边近37亩地,曾经是残垣断壁,通过整治入市,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当年村集体增收462万元,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租赁流转一批,由村集体将农户、集体房屋和土地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租赁流转,例如:将老街里面原有的537间、近1.5万平方米的临街商铺和房屋租赁给景区,再由景区对外招商经营;作价入股一批,探索“村集体+社会资本”盘活盈利模式,例如:一分街、东街村集体将闲置院落打造成书吧、茶吧、酒吧,以此入股,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分红;自我盘活一批,鼓励老百姓将自有房屋、院落改造成超市、民宿、农家乐等,自己创业当老板。
鹏告诉记者:“目前累计盘活宅基地15万平方米,活化利用古院落200余座,去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630万元。”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主人”的发展理念,不仅激发了记者深入探究的热情,更让当地的干部群众心潮澎湃、信心满满。
一座座老院落,开发成风格各异的民宿,大阳古镇的发展迈入快车道。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或将自家院子改造成特色民宿,或在景区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几天有文艺汇演和消夏晚会,每次我都参加。我就是本地人,一方面是自己热爱表演,另一方面是对我们镇创建工作的支持,此外我们还能收获一定的现金补助。”大阳古镇村民王秀梅高兴地说。
“我以前在太原打工,去年回来了,在这里工作很方便,不仅离家近,而且能赚到钱。每天游客很多,我有时候忙的都顾不上回家。”阳阿清居民宿院落客房管家李会晨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大阳镇这座“活着”的、有烟火气的古镇里,有1.2万当地村民在古镇内工作、生活、创业,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7124元。
古韵泽州正焕发新的活力,放眼望去,一幅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壮丽画卷铺展开来。未来,泽州上下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锐意进取、勇毅前行,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历史悠久的泽州是全省煤铁资源大县、文物资源大县,境内山雄水秀、风光旖旎,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泽州铸造”传承千年,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了本地特色工业体系,其产品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高。特别是近年来,铸造行业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投入,依托国家级工程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聚焦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推动传统铸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制造”向“智造”的重塑发展。
过去,泽州的文化旅游价值严重被低估,现在深度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古韵泽州再换新颜。一是深化改革,集聚资源,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打造“一院十八坊”高都智慧文旅“乡村e镇”。“一院十八坊”是将闲置的老院落打造成包括网红小剧坊、手工烧酒坊等在内的特色产业园区,以网红电商经济为平台,将生产过程视频化、直播带货场景化,将各类农副产品带到全国,将各地游客带到高都镇,形成“直播电商+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构建了集电商、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业态体系。二是创新性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项目。村庄景区化建设依托乡村自然风貌、生产生活风情、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等条件,创新性开发农旅融合产品,大阳古镇由此脱颖而出。景区化村庄建设中,充分的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股份合作形式,正确处理了农民主体与市场化发展的关系,统筹考虑了游客需求和村民需要,为村民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探索了成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