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积极应对汛期防汛压力,用好技术方法打造“智慧防汛”模式,以智慧防线筑牢安全底线,确保安全度汛,连续十五年实现防汛“零”死亡。
一是建立“信息化”监测体系。建立山洪灾害监测平台,结合地形、流域特征,在全县水库、河道中设置雨量水位监测点192个、视频监控点250个,实现水雨情信息“一平台”获取。并通过关联138个水文自动监测站点,共享水位(潮位)、流量等数据,实现防汛信息“第一手”掌握。
二是打造“智能化”预警平台。在全县沿河村落划定山洪灾害威胁区430个,增设智能预警装置,设定雨量、水位等指标,当触发条件时可自动发送预警信息,今年已发送预警300余条。在巡查责任人中推广使用智能巡查App,实现重要点位隐患预警“一键上传”,截至目前,已开展巡查5000余次,巡查率达95%以上。
三是编制“科学化”预报评估。创建洪水动态分析系统,通过编制白溪流域和主城区洪水风险图,可模拟洪水演进过程,为应对汛情和预测洪水发展形态趋势提供相关依据,提高决策科学性。近年汛期,全县可基本实现洪水预报、风险评估“十分钟成图”,水位预报总体误差控制在10厘米,流量预报误差降至5%。〔宁海县治水办(河长办)〕
为切实应对集中降雨带来的内涝,象山县按照“抓紧、做实”的工作原则,强化水情监测,突出防范重点,抓在早处,确保构筑多位一体的立体防汛防控网。
一是加强水情监测。联合公安系统将金鹰路和宾阳路等内涝区域的视频监控接入城区防汛信息系统,确保降雨期间实时掌握内涝水位动态信息,同时在内涝区域最深处和边缘处增设4把水位标尺、4块警示标识和4块易淹易涝区域标识牌,避免人群、车辆在区域积水时进入,发生危险。
二是提升排涝能力。针对老城区道路路面积水等问题,开展易积水道路雨水篦子专项整改,累计完成塔山路、东风路等5条道路150套球墨铸铁雨水篦子更新。同时,根据窨井堵塞统计数据,改造西谷路与丹河路交口等积水点8处,机械及人工疏通下水道430米,更换窨井盖42套,有效提升城区排涝能力。
三是突出防范重点。加强城区防洪排涝设施的维护管理,强化地下空间、车库、桥涵等低洼易涝区安全防范措施,提前配置排涝机具和作业人员,巡查频率从每日1次增加到2-3次。结合城区内涝易发区域编制应急物资发放计划,检查清点救生衣、防汛编织袋、沙袋等物资数量,做好1台发电机、1台应急强排车、4台手推式水泵的调试,确保物资提前到位、设备正常备正常运行。〔象山县治水办(河长办)〕
北仑区坚持以“责任落实、消除隐患、保障安全”为目标,做好各项防汛防台准备工作。
一是强制度,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印发《2020年北仑区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汛期工作部署。强化区、街道、村三级基层防汛组织机构,调整落实各类责任人2000余人,街道、村社、重要堤防及中小型水库防汛责任人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针对短时极端天气的特点,结合区域实际,修编完善《北仑区短时极端天气应急响应方案》,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极端天气灾害造成的影响。
二是抓整改,全面消除防汛隐患。列出问题隐患清单,限期整改并实行“销号制”。共检查水利工程400余处,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危旧房30余幢、城区易涝地段35处、避灾场所140余处、建筑施工工地57处。结合防汛自查和督查,共发现隐患问题和薄弱环节30余处,逐一责令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并确保整改到位。
三是重保障,全面筑牢防汛安全网。对全区146处避灾安置场所进行规范化管理,组建14支区级抢险队伍近818人,10支街道队伍近672人,储备各种袋类合计近10万条、救生用具634件、发电机77台、大功率强排泵车2辆、水泵132台等抢险救灾物资,确保灾情发生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北仑区治水办(河长办)〕
宁海县积极应对汛期防汛压力,用好技术方法打造“智慧防汛”模式,以智慧防线筑牢安全底线,确保安全度汛,连续十五年实现防汛“零”死亡。
一是建立“信息化”监测体系。建立山洪灾害监测平台,结合地形、流域特征,在全县水库、河道中设置雨量水位监测点192个、视频监控点250个,实现水雨情信息“一平台”获取。并通过关联138个水文自动监测站点,共享水位(潮位)、流量等数据,实现防汛信息“第一手”掌握。
二是打造“智能化”预警平台。在全县沿河村落划定山洪灾害威胁区430个,增设智能预警装置,设定雨量、水位等指标,当触发条件时可自动发送预警信息,今年已发送预警300余条。在巡查责任人中推广使用智能巡查App,实现重要点位隐患预警“一键上传”,截至目前,已开展巡查5000余次,巡查率达95%以上。
三是编制“科学化”预报评估。创建洪水动态分析系统,通过编制白溪流域和主城区洪水风险图,可模拟洪水演进过程,为应对汛情和预测洪水发展形态趋势提供相关依据,提高决策科学性。近年汛期,全县可基本实现洪水预报、风险评估“十分钟成图”,水位预报总体误差控制在10厘米,流量预报误差降至5%。〔宁海县治水办(河长办)〕
为切实应对集中降雨带来的内涝,象山县按照“抓紧、做实”的工作原则,强化水情监测,突出防范重点,抓在早处,确保构筑多位一体的立体防汛防控网。
一是加强水情监测。联合公安系统将金鹰路和宾阳路等内涝区域的视频监控接入城区防汛信息系统,确保降雨期间实时掌握内涝水位动态信息,同时在内涝区域最深处和边缘处增设4把水位标尺、4块警示标识和4块易淹易涝区域标识牌,避免人群、车辆在区域积水时进入,发生危险。
二是提升排涝能力。针对老城区道路路面积水等问题,开展易积水道路雨水篦子专项整改,累计完成塔山路、东风路等5条道路150套球墨铸铁雨水篦子更新。同时,根据窨井堵塞统计数据,改造西谷路与丹河路交口等积水点8处,机械及人工疏通下水道430米,更换窨井盖42套,有效提升城区排涝能力。
三是突出防范重点。加强城区防洪排涝设施的维护管理,强化地下空间、车库、桥涵等低洼易涝区安全防范措施,提前配置排涝机具和作业人员,巡查频率从每日1次增加到2-3次。结合城区内涝易发区域编制应急物资发放计划,检查清点救生衣、防汛编织袋、沙袋等物资数量,做好1台发电机、1台应急强排车、4台手推式水泵的调试,确保物资提前到位、设备正常备正常运行。〔象山县治水办(河长办)〕
北仑区坚持以“责任落实、消除隐患、保障安全”为目标,做好各项防汛防台准备工作。
一是强制度,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印发《2020年北仑区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汛期工作部署。强化区、街道、村三级基层防汛组织机构,调整落实各类责任人2000余人,街道、村社、重要堤防及中小型水库防汛责任人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针对短时极端天气的特点,结合区域实际,修编完善《北仑区短时极端天气应急响应方案》,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极端天气灾害造成的影响。
二是抓整改,全面消除防汛隐患。列出问题隐患清单,限期整改并实行“销号制”。共检查水利工程400余处,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危旧房30余幢、城区易涝地段35处、避灾场所140余处、建筑施工工地57处。结合防汛自查和督查,共发现隐患问题和薄弱环节30余处,逐一责令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并确保整改到位。
三是重保障,全面筑牢防汛安全网。对全区146处避灾安置场所进行规范化管理,组建14支区级抢险队伍近818人,10支街道队伍近672人,储备各种袋类合计近10万条、救生用具634件、发电机77台、大功率强排泵车2辆、水泵132台等抢险救灾物资,确保灾情发生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北仑区治水办(河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