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普遍采用的充电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镍氢/镍镉电池以及可充式锂离子电池等。铅酸电池由于体积、寿命、安全性和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等一系列问题,已经逐步退出便携式动力源市场,可充式锂离子电池是大容量动力源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锂金属或锂合金制成,电解液为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二次电池,主要是依靠锂离子(Li+)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以完成充放电过程。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电池具有电量储备大、重量轻便、寿命长、充电时间短等优点,正逐渐取代镍镉电池,进一步助推电动工具小型化和无绳化发展。2020 年锂电类电动工具在无绳类电动工具中的渗透率已高达 90%,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21 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为 22GWh,预计 2026 年出货规模将增至60GWh,呈现较快增长。未来,我国在电动工具市场的锂电子电池供应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国际市场看,电动工具行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是电动工具市场需求和消费的最主要市场。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电动工具的广泛应用,该等地区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增长空间。供给方面,中国是电动工具行业重要的生产制造国家,目前我国的电动工具产地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等地。
电动工具的下业中,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制造加工业、建筑装饰、汽车维修等行业的景气度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进而产生对电动工具的需求变化。因此,电动工具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对电动工具的广泛应用,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弱化了周期性的问题。全年来看,电动工具的产品营销售卖情况平稳,季节性不明显。
发展初期,我国电动工具企业普遍采用 OEM 和 ODM 模式为国外客户提供生产和设计服务,这些合作模式为国内的电动工具企业创造了商业机会。依托生产优势,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广泛合作,从而学习国外领先设计工艺及生产技术,大幅度的提升了自身产品研制与生产管理能力。目前国内主流产品已能满足一般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产品的质量与国际一线品牌相差较小,中国电动工具生产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动工具行业整体的生产运营能力慢慢地增加,研发技术实力逐渐提升,规模企业已经兼具了自主创新和生产制造实力。因此,这些有实力的生产企业顺应行业发展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将重心转向自有品牌的开拓与创新上,在为国际大品牌提供 OEM 和 ODM 服务的同时逐渐发展 OBM 业务,建立自身产业链和品牌优势。
在目前的全球电动工具市场格局中,Stanley Black&Decker(史丹利·百得)、BOSCH(博世)、Makita(牧田)等大型跨国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占有率,而国内的电动工具企业正积极通过收购欧美本土销售商的方式,开始建立海外品牌和销售体系。另外,随着电动工具产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兴起,国内电动工具企业布局线上销售业务以发展自有品牌。内销市场中,外资品牌产品已逐渐被国内一些优质企业的中高端产品所代替,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随着我们国家电动工具行业自有品牌的兴起,能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外销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国产品牌有希望进入国际一线、进入电动工具行业的主要壁垒
电动工具行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行业,行业内企业历经多年,培养和积累了较强的研发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完善的营销售后网络、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良好的市场声誉,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日渐提高。
目前,国内电动工具行业以 OEM 和 ODM 业务模式为主,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国际知名电动工具品牌和零售商,其不仅要求电动工具性能优良,还要求能够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安全性高、质量放心可靠稳定。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演进和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客户对于产品提出了慢慢的升高的功能和精度要求,这就需要行业内企业可以依据市场需求快速反应并投入研发生产。另外,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上,电动工具行业需要综合运用齿轮加工、电机制造、精密铝件加工、注塑以及组装等多种生产的基本工艺,需要的工艺设备规格多、精密程度高。因此,要保持高水准的产品技术和生产的基本工艺,需要企业能够配备一批经验比较丰富的研发和技术团队,同时配置一系列精密的检验测试仪器,并建立完善的研发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核心研发经验和先进制造工艺的积累和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潜在的新进入者来说,短期内很难做到,因此,行业的技术壁垒相应提高。
电动工具行业是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次地融合,不仅要专业的研发技术人员、有操作资质的熟练技术工人,还需要有着非常丰富经验的生产管理人员和市场销售人员。人才的培养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对于潜在的新进入者而言,构成了一定的人才壁垒。
欧洲、美洲和亚太是电动工具的主要消费市场,也是我国电动工具的主要出口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于电动产品的安全和环保均有较高要求,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了多重认证标准,安全标准上有 GS 认证、欧盟的 CE 认证和 EMC 认证、美国的 UL 认证和 ETL 认证、日本的 PSE 认证、韩国的 KC 认证等,环保认证有如 ROHS、PAHs、REACH 认证等。行业准入条件的提高,使得潜在的新进入者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资质,提高了其进入壁垒。
为了能够承接和按时交付下游客户的产品订单,生产制造商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意味着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如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等。而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从而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同时,为了积极应对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化,生产制造商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进行模具开发、样品试制、检测认证等。对于潜在的新进入者而言,需要具备较强的资本实力才能参与竞争,构成了一定的资本壁垒。
出于对产品质量可靠性和服务稳定性等综合考量,下游的电动工具品牌商及零售商对于生产制造商的选择非常慎重,尤其是如 Stanley Black&Decker(史丹利·百得)、BOSCH(博世)、Makita(牧田)等全球领先的企业。生产制造商不仅要达到行业较高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还需要通过下游客户严格的资格审查,包括企业管理水平、快速响应能力、及时交货能力、质量管控水平、研发和设计能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经营稳定性以及合作关系确立后的定期审核等方面。只有通过了资格审查,生产制造商才能够进入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一旦成为合格供应商,下游客户便会与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常不会轻易改变供应商。尤其是对于 ODM 模式而言,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生产制造商掌握了产品研发改良的方向和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甚至预判客户的采购需求。随着合作时间的延续,双方之间建立了互相的信任和认可,合作关系更加稳固。对于潜在的新进入者,由于短时间之内难以通过下游客户的资格审查,并且缺乏与客户的合作经验,构成了一定的品牌壁垒。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