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先生参加了一个交流峰会,介绍了第三代半导体的情况。随后,张博士的言论被一些媒体曲解,导致第三代半导体疯狂炒作的现象。
需要留意的是,半导体的代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同时存在的关系,各自应用场景范围不同。比如CPU芯片,会一直使用第一代半导体材料。
所谓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都是指的半导体材料,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产品和场景。当前最时髦的第三代半导体主要使用在于高电压、大功率的射频设备。
(1)第一代半导体最早用的是锗,后来变成硅,因为产量多,技术开发得也很好,所以现在锗很少用到,都是用硅。到了40nm以下,锗又出现了,和锗硅做通道可以让电子流速度很快,所以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硅是最常用的,现在用的锗硅在特殊通道材料是用得到的,将来也有一些会用到碳,这是将来的发展,其实是周期表里面四价的材料。
(2)第二代复合物常用的是砷化镓和磷化铟,功率放大器里面用得不错,但是砷有毒,很多地方不允许使用,所以第二代是高速的功率放大器用得多,LED里也用到。
(3)第三代出现更好的,也是化合物,有碳化硅、氮化镓、氮化铝等。碳化硅现在用在高电压、大功率等上面有特别的优势,氮化镓用在高频的功放器件用得很多,氮化铝有特殊的用途,基本上民用较少。
(4)其他的还有半导体是比较特别的,不知道算第几代,第二代就出现了,第三代里面也有,2-6族周期表里2b和6a配合起来的,用途非常特别,比较难做。
所以,第三代半导体,和第一代、第二代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张博士之所以看好第三代半导体,是因为他认为投资相对小(10-20亿),对设备的依赖度比较低(不需要高端光刻机),市场比较广阔(中美起点差不多)。
其中,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的氮化镓,早已在LED领域大范围的应用。LED外延片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在蓝宝石衬底上利用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生产GaN(氮化镓)材料的工艺已成熟并固化,该技术不存在技术壁垒,也不存在高额利润率的情况。
股价的本质是投资的人的预期,短期股价偏离价值很正常,健康的预期最终应该回归业绩,而不是预期炒起概念给下个接盘侠。
公司采用氮化镓材料生产的LED外延片,毛利率只有21.7%,实在撑不起大家的厚爱。
公司2017年上市,从已公布的半年报对比来看,公司是典型的上市即巅峰类型。
2017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5576万元,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1368万元,其中政府救助4774万元。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时,公司称:LED产业属于氮化镓材料应用领域之一,技术不具备独占性,公司不存在很明显行业优势,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切勿盲目跟风炒作。
上市公司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炒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聚灿光电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1%,堪比房地产企业,资产质量也不佳。要知道,房地产的三道红线之一,就是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半年报显示,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中,现金只有不到3个亿,而长短期借款超过80亿,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差,压力巨大。
2020年上半年,公司利息支出3,193.83万元,同比增长59.72%,银行手续费138.10万元,同比增长55.63%,主要系公司在宿迁生产基地的投资项目仍处于持续建设期,有息负债较多。
深天马刚刚起家的时候,是做黑白仪表盘显示的,后来开始做彩色的、大屏的,从小到大,最终做到了手机和电视屏;京东方刚刚起家的时候,是做电视机显像管的,后来开始做液晶屏,从大到小,最终做到了电视屏和手机屏。
三安光电、聚灿光电等公司,本来是造LED照明用芯片的。但这东西做得足够小以后,就成了显示芯片了。
在业界转向OLED的同时,LED领域尝试量变引起质变,把LED芯片做到更小,小到极致。
Mini LED比普通的LED屏的LED尺寸(3mmx3mm),要缩小10倍的量级,缩小到100微米,而且间距更小,小于1mm;Micro LED在尺寸上比Mini LED再缩减一半,50微米左右。
目前来看,这种技术在穿戴式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比较明确,比如智能手表更适合采用Micro LED。
面板是个重资产重研发重投入的行业,投入几十个亿听不到响声,能实现一定的技术创新固然是好事,但长远看,业绩不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