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锻件是指通过1000吨以上液压机、5吨以上自由锻锤锻造生产的自由锻件及由6000吨以上热模锻设备、10吨以上模锻锤生产的锻件。产品综合性能要求高、工艺复杂、多为特殊定制,大多数都用在制造重大装备的关键和重要部件,如汽轮机主轴和转子、船用锻件和冶金轧辊等。
大型锻件分为大型模锻件、大型自由锻件、环件和大口径厚壁无缝管件。使用1000吨以上自由锻液压机或3吨以上自由锻锤生产的自由锻件为大型自由锻件。6000吨以上模锻压力机、8000吨以上模锻液压机或10吨以上模锻锤生产的模锻件为大型模锻件。大型锻件对内部质量要求严格,生产技术难度较大。
大型锻件的发展必然的联系到船舶、海工海油装备、水利工程装备、新能源风电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是“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重点产业体系调整,装备制造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推动装备制造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进产品数控化、生产绿色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所需装备。推进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专业化生产。提升轴承、齿轮、磨具、液压、自控等基础零部件水平。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规划纲要》提出,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在航空装备方面,将全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装备和空中管理系统;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水平,形成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重点研发高速列车、中转列车、城际和城市快捷轨道车辆列车运行控制管理系统;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重点推进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智能专用装备,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
“十三五”期间,锻造行业全面发展进步,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布局日趋理性、合理。企业的管理上的水准、自动化程度逐步的提升,部分领先公司开始着手自动化、数字化与信息化制造的布局工作,在自动化生产和现场数据采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锻件产量局全球第一,我国锻件总产量为1349.2万吨,同比增长12.6%。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努力:包括5G基础设施、超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个“新基础设施”领域。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的基础设施有望成为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锻造行业直接受益的新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产业中的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最大的投资领域之一,新基建热度上升,已有31个省市陆续公布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随国家新基建政策利好的兑现,轨道交通装备、土建工程机械、车辆零部件生产企业将普遍受益,从而带动锻造行业发展。
中国市场已被国际广泛认可,特别是中高端需求会增加。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实施,为行业融入世界、化解产能带来新的机遇。
在市场定位、竞争优势、资金实力等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大型锻件生产企业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三大阵营,各着眼于不同的下业领域:
第一阵营为以一重、二重、华锐铸钢、中信重工等企业为代表的国有大规模的公司,拥有液压机通常在6000吨以上,主要提供大型及超大型船舶、大型核电站、大型水电站所需超大型锻件、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并且接受国家战略性任务开发军工产品和研发尖端技术,通常拥有钢水冶炼、大型锻件生产、成套设备制造、大型机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能通常在10万吨以上。
第二阵营为改革开放以后成立并逐渐发展起来,已形成规模的中小型企业,通常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该梯队的企业通常具有1000吨-6000吨的液压机,定位于大、中、小型船舶或超大型船舶装备中的大、中型部件,海洋工程装备部件,电力、石化机械装备配套件,产能通常在2万吨-10万吨。优秀的非公有制企业在该阵营中脱颖而出,并在细致划分领域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显示出出色的盈利能力。
第三阵营为除以上两梯队以外,未形成规模的小企业,其生产能力较低,竞争力相对较弱。出于产品、经济效益、设备利用效率等因素之间的综合考虑,三大阵营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市场定位和竞争格局,并且基于各自细致划分领域的不同以及各自在细致划分领域的竞争优势,相互竞争但又优势互补。目前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占有率,其中第一阵营企业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最近3年该竞争格局未出现重大变化,在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等未出现重大变化的前提下,该竞争格局合理预计仍将继续维持。
一、 国内政策(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标准、规定以及可能得到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等)